调整自己适应三级修学

2018年08月20日 11:36  菩提书院 微博 收藏本文     
调整自己,适应三级修学调整自己,适应三级修学

  文/心岸

  我是一名心理学教育工作者,平时讲课和做心理辅导,工作很忙,特别是周末的时间基本都是排满的。在加入三级修学后,每周需要两次共修,一次小组共修,一次班级共修。我的时间就围绕这两次共修进行了部分调整,这种调整仅仅是跟平时安排工作一样,并没有去思维两次共修的必要性。

  我对于两次共修的模式理解,是从对自修的认识开始的。我们都有无始以来很多的旧习惯,也就是串习。这些串习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看似合理的解释和借口,我们则借此来重复自己那些无奈的烦恼。由于不知道烦恼生起的原因,我们自然而然会回到自己的解释系统中进行自我解释,并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修学三个月后,我们选了班委并开始了义工行。义工行让我更清晰地了解到自修、小组共修和班级共修都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我在修学和服务大众的两套模式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这两套模式是通过人生佛教系列丛书(《佛教怎么看世界》《佛教的财富观》《佛教的环保思想》《人生的五大问题》《生命的回归》等)的学习,引导我们把佛法智慧密不可分地贯穿于工作、家庭、生活、环境中,重新建构自己的态度模式、思维模式和应用模式,真正用佛法智慧指导我的生活和工作,使我认清烦恼、无明、无常。佛法的智慧和慈悲与生活、工作是同时存在的,如果离开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对境思维和使用,就会流于知识的获取,或者是在自己感觉有用的时候才用一用。这样,就会重复自己的串习,还会因为修学和生活、工作时间上的安排有冲突而产生烦恼。

  在这半年的修学中,我还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对于学佛和生活、工作的关系都有不同的认识,目的不同、紧迫感不同、福报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修学态度。是做重病患者想,还是得了个小感冒?是有寻求出离解脱的紧迫感,还是希望通过佛法智慧解决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或仅仅是知识性的了解?这些就决定了我们是否可以安住在每天的固定时间来闻思法义和定课,是否可以结合辅助材料来准备小组的共修,是否可以结合佛法智慧解决自己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认识到了学佛的意义,我们自然会把学佛和吃饭睡觉一样,当成我们生命中的必须,同时把我们的工作、生活当作检验我们修学效果的呈现。

文章关键词: 佛法 智慧 紧迫感 修学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